搭建个人服务器的初衷是为了实现NAS的同时,还能部署自己的私有代码仓库,以及部署一些个人的测试环境等等。所以一开始选择机器方面就排除了市面上成熟的NAS产品,而选择了组装一台pc安装linux系统,然后使用各种docker镜像来完成NAS功能的同时,还能满足我的其他需求。
最终选择的机器配置大概是:
- 华硕H110T(该主板有两个千兆网口,以后淘汰了还可以刷软路由,这也是当时选这款主办的重要原因之一)
- cpu:G4560T (其实H110T是可以通过刷bios上8代cpu的,但我不需要很高的性能,因为要7*24小时待机,所以功耗是关键,G4560T tdp为35w,核显为HD630, 4k播放性能也尚可)
- 内存:8g*2
- 硬盘:系统盘:先锋 256g,m.2 2242。仓库盘 1T机械。
其实从一开始我是直接将系统装在1T的机械硬盘里,但在稳定使用一年后就产生了焦虑,存的东西越来越多,害怕硬盘随时会挂掉。所以后面就入了一块m.2固态,将系统迁移到了固态中,而数据则放在了机械硬盘里,先减少因为系统长时间运行对机械硬盘的频繁读写,毕竟仓储盘是最重要的,系统是什么无所谓,后续迁移也会方便的多。之前尝试过系统直接迁移到新硬盘,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,在liveCD 下直接两硬盘用dd方式迁移,虽然dd可以拷贝分区表和原始数据,但是拷贝完后还需要修改硬盘id,安装grub修复引导等操作,而且我尝试过两次都没有完美迁移成功,还有就是大量数据时,dd方式不能中断(这个不能完全算是缺点吧,但是可以中断续传的rsync是它的优势之一)。
使用rsync最符合我现在的这种存储模式,系统运行在固态硬盘中,数据盘在机械硬盘中。所以备份或者同步只需要备份机械硬盘中的数据。备份可以选择定期冷备,或者迁移到更大的硬盘中。
定期冷备只需要制作仓储盘镜像,所以直接使用 –delete参数即可。
1 | rsync -av --delete /media/ /mybackup/ |
注:mybackup
为备份盘
可以每隔一个月就备份一次即可,也可以通过定时脚本,定期同步。
这个同步方案最完美状态应该是两块冷备盘,因为如果正在运行的仓储盘产生坏道,而正好又进行了同步,这样会导致备份盘数据也丢失,因此双保险会更加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