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ring中的BeanDefinition
BeanDefinition
BeanDefinition顾名思义bean的定义,它其实是bean定义的一个顶级接口
BeanDefinition描述一个bean的实例,跟Class类中的字段、方法描述一个类不同,一个Class类的字段、方法并不能描述如何实例化这个类。如果说,Class类描述了一块猪肉,那么BeanDefinition就是描述如何做红烧肉。
Spring如何解析一个bean的(用配置文件
或者@Bean) - Spring首先会扫描解析指定位置的所有的类得到Resources(可以理解为.Class文件)
- 然后依照TypeFilter和@Conditional注解决定是否将这个类解析为BeanDefinition
- 稍后再把一个个BeanDefinition取出实例化成Bean
举一个例子:
现有一个UserCOntroller,以及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,并在UserController中注入UserService:
1 |
|
以上代码依赖注入的一定是UserServiceImpl实例吗?
事实上并不一定,当例如在UserServiceImpl中加入@Transactional 注解,则通过在UserController中调用:
输出的是:
而不是预想的:
原因是当加入了类似@Transactional 的注解,注入的是CGLib动态代理生成的userServiceImpl的代理对象(动态代理以下描述)。例如加入@Transactional注解,当Spring读取到该注解,便可以开启事务,但UserService中没有包含任何事务的代码,要实现这种功能,则会用到java的动态代理。
Spring Aop原理:
java动态代理是利用反射机制生成一个实现代理接口的匿名类,在调用具体方法前调用InvokeHandler来处理。而cglib动态代理是利用asm开源包,对代理对象类的class文件加载进来,通过修改其字节码生成子类来处理。
SpringAOP动态代理策略是:
1
2
3
4 > 1、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,默认情况下会采用JDK的动态代理实现AOP
> 2、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,可以强制使用CGLIB实现AOP
> 3、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了接口,必须采用CGLIB库,spring会自动在JDK动态代理和CGLIB之间转换
>
后置处理器
以上例子中UserServiceImpl加入了@Transactional,就会返回代理对象,Spring在何时做了此操作?
大部分人把Spring比作容器,其实潜意识里是将Spring完全等同于一个Map了。其实,真正存单例对象的map,只是Spring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,仅仅是BeanFactory的一个字段,我更习惯称它为“单例池”。
1 | /** Cache of singleton objects: bean name --> bean instance */ |
这里的ApplicationContext和BeanFactory是接口,实际上都有各自的子类。比如注解驱动开发时,Spring中最关键的就是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和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。
所以,很多人把Spring理解成一个大Map,还是太浅了。就拿ApplicationContext来讲,它也实现了BeanFactory接口,但是作为容器,其实它是用来包含各种各样的组件的,而不是存bean:
那么,Spring是如何给咸鱼加佐料(事务代码的织入)的呢?关键就在于后置处理器。
后置处理器其实可以分好多种,属于Spring的扩展点之一。
后置处理器分类:
上面BeanFactory、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、BeanPostProcessor都算是后置处理器,这里篇幅有限,只介绍一下BeanPostProcessor。
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是用来干预BeanFactory创建的,而BeanPostProcessor是用来干预Bean的实例化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在普通Bean中注入ApplicationContext实例?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:
1 |
|
除了利用Spring本身的IOC容器自动注入以外,你还有别的办法吗?
我们可以让Bean实现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:
后期,Spring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()方法传入ApplicationContext实例。
Spring官方文档:一般来说,您应该避免使用它,因为它将代码耦合到Spring中,并且不遵循控制反转样式。
这是我认为Spring最牛逼的地方:代码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,甚至你自己都懵逼,为什么实现了一个接口,这个方法就被莫名其妙调用,还传进了一个对象…
这其实就是后置处理器的工作!
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啊,明面上我们看得见的地方只要实现一个接口,但是背地里Spring在自己框架的某一处搞了个for循环,遍历所有的BeanPostProcessor,其中就包括处理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的bean的后置处理器:ApplicationContextAwareProcessor。
上面这句话有点绕,大家停下来多想几遍。
也就是说,要扩展的类是不确定的,但是处理扩展类的流程是写死的。总有一个要定下来吧。也就是说,在这个Bean实例化的某一紧要处,必然要经过很多BeanPostProcessor。但是,BeanPostProcessor也不是谁都处理,有时也会做判断。比如:
1 | if (bean instanceof Aware) { |
所以,此时此刻一个类实现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,有两层含义:
- 作为后置处理器的判断依据,只有你实现了该接口我才处理你
- 提供被后置处理器调用的方法
利用后置处理器返回代理对象
大致了解Spring Bean的创建流程后,接下来我们尝试着用BeanPostProcessor返回当前Bean的代理对象。
- pom.xml
1 | <dependencies> |
- AppConfig
1 | //JavaConfig方式,即当前配置类相当于一个applicationConotext.xml文件 |
- Calculator
1 | public interface Calculator { |
- CalCulatorImpl
1 |
|
- 后置处理器MyAspectJAutoProxyCreator
使用步骤:
- 实现BeanPostProcessor
- @Component加入Spring容器
1 |
|
- 测试类
1 | public class TestPostProcessor { |
先把MyAspectJAutoProxyCreator的@Component注释掉,此时Spring中没有我们自定义的后置处理器,那么返回的就是CalculatorImpl:
把@Component加上,此时MyAspectJAutoProxyCreator加入到Spring的BeanPostProcessors中,会拦截到CalculatorImpl,并返回代理对象:
代理对象的add()方法被增强:前后打印日志